如何为无尽的拉格朗日制定舰队配置计划
舰队配置的核心在于平衡攻防能力与功能性需求。一支合理的舰队需要根据舰船定位分为前排抗伤、中后排输出以及特殊功能单位。前排通常由高护甲或闪避属性的舰船构成,例如ST59或奇美拉级巡洋舰,用于吸收敌方火力;中后排则配置卡利斯托或红宝石等高攻舰船,确保火力覆盖。功能性单位如防空型光锥级或载机母舰需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整。舰队指挥值分配需优先满足核心舰船满编,剩余空间补充针对性单位。
资源采集与战斗需采用不同舰队分工。采矿舰队以工程船为主,搭配少量护卫舰护航,确保资源点高效采集且不被骚扰。战斗舰队则需细分主力接战队与高速机动队,前者侧重正面作战能力,后者强调移动速度用于包夹或突袭。舰队移动速度由最慢舰船决定,因此高速舰队应避免编入龟速战巡或航母。每支舰队建议预留策略值用于增援指令,关键时刻补充ST59或大帝级战巡可逆转战局。
前排舰船优先强化护甲、闪避等生存属性,中后排舰船专注提升火力与命中率。载机单位需平衡战机生产速度与作战效能,防空舰船则强化对空武器冷却时间。蓝图系统中子型号选择直接影响舰队强度,例如重炮阋神星对舰火力显著优于基础型号。技术档案应优先投入核心舰船的蓝图研究,而非分散提升多艘低级舰船。
长期规划需考虑星系迁移与同盟协作。迁移前需储备星门母舰与维护船,舰队应整体调动避免分散。在新星系建立采矿平台与前哨站可节约计划圈,同时与同盟共享曲率坐标提升机动效率。在团战环境中,舰队配置需服从集体战略,例如专门编组攻城舰队针对敌方设施。PVP预警机制依赖计划圈重叠警告功能,需定期检查基地周边敌对行为。
舰队命名与战报分析是持续优化的基础。采用明确命名规则如主力-防空型可快速识别舰队功能,战报需重点观察舰船存活率与伤害占比,及时调整技术值分配或更换弱势舰船。采矿效率可通过优化工程船航线与仓储量提升,战斗损耗则需通过包夹战术与集火指令降低。最终配置方案需结合可用蓝图与个人战术风格动态调整,不存在绝对最优解。